壓縮空氣儲能
壓縮空氣儲能電站(CAES)是一種調峰用燃氣輪機發電廠,主要利用電網負荷低谷時的剩余電力壓縮空氣,并將其儲藏在典型壓力7.5MPa的高壓密封設施內,在用電高峰釋放出來驅動燃氣輪機發電。對于同樣的輸出,它消耗的燃氣要比常規燃氣輪機少40%。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建設投資和發電成本均低于抽水蓄能電站,但其能量密度低,并受巖層等地形條件的限制。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可以冷啟動、黑啟動,響應速度快,主要用于峰谷電能回收調節、平衡負荷、頻率調制、分布式儲能和發電系統備用。
壓縮空氣常常儲存在合適的地下礦井或者巖洞下的洞穴中。第一個投入商業運行的壓縮空氣儲能是1978年建于德國Hundorf的一臺290MW 機組。目前美國GE公司正在開發容量為829MW的更為先進的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此外,俄、法、意、盧森堡、以色列和我國也在積極開發和建設這種電站。隨著分布式能量系統的發展以及減小儲氣庫容積和提高儲氣壓力至10-15MPa的需要,8-12MW微型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稱為關注焦點。
壓縮空氣儲能,指的是在高壓情況下通過壓縮空氣來存儲大量的可再生能源,然后將其存儲在大型地下洞室、枯竭井或蓄水層里。在非用電高峰期(如晚上或周末),用電機帶動壓縮機,將空氣壓縮進一個特定的地下空間存儲。然后,在用電高峰期(如白天),通過一種特殊構造的燃氣渦輪機,釋放地下的壓縮空氣進行發電。雖然燃氣渦輪機的運行仍然需要天然氣或其他石化燃料來作為動力,但是這種技術卻是一種更為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利用這種發電方法,將比正常的發電技術節省一半的能源燃料。形式主要有:傳統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帶儲熱裝置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液氣壓縮儲能系統。
自1949年StalLaval提出利用壓縮空氣儲能以來,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世界上已有兩座大型傳統的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投入運營。1978年,第一臺商業運行的壓縮空氣儲能機組在德國的亨托夫誕生。1991年5月第二座電站在美國阿拉巴馬州麥金托夫市投入運行。
目前關于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按照工作介質、存儲介質與熱源可以分為:傳統壓縮空氣儲能系統(需要化石燃料燃燒)、帶儲熱裝置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液氣壓縮儲能系統。
1)基本原理
壓縮空氣儲能采用空氣作為能量的載體,大型的壓縮空氣儲能利用過剩電力將空氣壓縮并儲存在一個地下的結構(如地下洞穴),當需要時再將壓縮空氣與天然氣混合,燃燒膨脹以推動燃氣輪機發電。
(2)優點
有調峰功能,適合用于大規模風場,因為風能產生的機械功可以直接驅動壓縮機旋轉,減少了中間轉換成電的環節,從而提高效率。
(3)缺點
需要大的洞穴以存儲壓縮空氣,與地理條件密切相關,適合地點非常有限;
需要燃氣輪機配合,并要一定量的燃氣作燃料,適合于用作能量管理、負荷調平和削峰;
以往開發的是一種非絕熱的壓縮空氣儲能技術??諝庠趬嚎s時所釋放的熱,并沒有儲存起來,通過冷卻消散了,而壓縮的空氣在進入透平前還需要再加熱。因此全過程效率較低,通常低于50%。
(4)壓縮空氣蓄能電站的重要意義:?
①空氣是“能源多媒體”的最佳選擇 ?大力開發太陽能、風能、波浪能以及核能是世界潮流,但往往都存在供需不同步、供需不均衡的狀態,能夠把各種形態能源轉換、儲存、取用的“能量多媒體”只有“空氣”,它是這個“角色”的“最佳人選”。
②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巨大 ?按發電量的三分之一計算,每年可節約四五億噸煤炭,相當于數十座中大型煤礦年產量,而且年年受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巨大,節約大量資源,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③為“十一五”規劃作貢獻,根據我國“十一五”規劃,節能降耗指標要達到20%,壓縮空氣蓄能發電技術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且會產生顯著的示范效應。?